「提取記憶」指不看課本而嘗試把概念說出來、寫出來或想出來;「存入記憶」指閱讀課文。
普渡大學心理學教授 Jeffrey D Karpicke 做過一個對照實驗,他把學生分為四組,採用不同溫書策略,其中兩組是:「一再複習」及「自由回想(不看課本的情況下不斷回想課本內容)」。
他們使用相同溫習時間。你猜猜哪個組別學生考得較好?
「一再複習」考得最好?錯了!「自由回想」組別答對率比起「一再複習」答對率高出50%。
「閱讀」只是把資料存入至腦袋;考試卻考核你把資料從腦海中提出來。閱讀並不深刻;閱讀後嘗試提取記憶,記憶才真正深刻,學得靈活。
為何「教學相長」?因為教者需要不斷提取記憶,把概念教出來。
你試試向一個不懂Econ的人解釋10分鐘機會成本,你會發現自己理解更深入。
如何應用在DSE溫習?
如你不是Econer學生,當你複習一個新概念,以前你會用2小時不斷重複閱讀某幾頁筆記或課本;現在,建議你可以粗略看幾次,閉上課本,在不看書本的情況下自己寫出大綱及重點,然後再對照筆記和自己所寫內容,你會發現記憶異常深刻。
如你是Econer學生,那你幸福了,你有灰白表。灰白表要求你「遮白 望灰 背白」正是要你不斷回想概念,方便你提取記憶又能即時核對。所以,緊記不要再浪費灰白表,不要只是「閱讀」它們了,好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