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學問及,為何筆記寫著:「短缺意味稀少性,稀少性卻不意味短缺」。
事前理解
解釋前,同學請先了解下列三個概念:
- 稀少性的定義
稀少性是指有限資源不足以滿足無限人類慾望 - 短缺的意義
短缺指超額需求,或稱求過於供。每當市價低於均衡價格,它便會發生。同學可參考下圖: - 稀少性與代價
由於人類慾望未得以滿足,因此稀少性意味人要付出代價去獲取物品,這個代價可能是金錢價格,亦可能是非金錢性價格,如排隊。重點是:「有市價的物品,都是稀少的,因為我們要付出代價去獲得這個物品」。
正式解說
- 短缺意味稀少性
根據Point 2,短缺意味獲取該物品要付出代價(非金錢價格+金錢價格);根據Point 3,代價的存在意味稀少性的存在。 - 稀少性不意味短缺
即使稀少性存在,市場價格都可以相等於均衡價格。根據Point 2,短缺並不存在。
參考試題HKAL Paper 1 2002 Q17
(筆者按:稀少性的別稱是缺乏)
下列哪一項有關缺乏與短缺的描述是正確的?
A.缺乏意味著短缺。
B.市價的出現表示有所缺乏。
C.短缺由供應減少所導致。
D.在一人經濟裡是沒有什麼缺乏的。
答案:B